彭鸿娟 30集医用寄生虫本系列介绍了彭洪娟老师讲解的医学寄生虫的内容,内容和知识丰富,包括:绦虫概述、带绦虫、吸虫、阿米巴、蓝贾第鞭毛虫、机会性致病原虫及临床大师简介病原生物学系副主任、博士、副教授、硕士导师、副主任。1993年毕业于厦门大学生物系,获得学士学位;1996年和2003年毕业于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分别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 病原生物基因组蛋白质组学及卫生害虫非杀虫剂筛选的主要研究方向。承担一项WHO/TDR SCI国际合作项目 Parasitolgo Research(1作)发表论文,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3篇。目前,两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正在建立和应用“日本血吸虫雌成虫减少CDNA图书馆和雌特异性基因筛选”和“以健康害虫蜕皮激素受体为目标的杀虫剂筛选模型”。2004年,“血吸虫新基因鉴定与优势抗原筛选分析”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第一完成人);2003年获军事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三完成人);2002年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第六完成人)。 在教学方面,广东省151项目——“基于网络的互动教学模式”正在进行中 研究(第二负责人)。曾获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第三完成人),获全军优秀CAI课件二等奖(三作)。教学论文11篇发表在国家级刊物1篇。1999、2002年获优秀教学二等奖,2003年获“优秀学生课外科研导师”奖,热卫系“育才杯”教学竞赛二等奖,2004年获优秀教学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