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感 带你重新认识“感觉”
存在感 带你重新认识“感觉” 存在等于被感知。英国心理学家莱因说。 这个定义意味着,当你感觉到我的感受时,我发现我是这样存在的。简单地说,一个人的存在感来自于另一个人看到的他的感受。 如何扭曲你的感受?我从你的眼睛里看到了我的存在。 我们说有些人有清晰的自我,他不在乎别人的评价;其他人没有清晰的自我,非常关心别人的评价。 事实上,我们都在乎别人怎么看自己。不同之处在于,自我清醒的人是投胎技术好、父母好,尤其是母亲好的人。你的感觉被好妈妈感觉到了,所以你有一种存在感,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所谓的自我。没有自我意识的人没有实现这一步,所以他一生都在以直接或扭曲的方式追求被别人看到。 在一张干露露的母亲雷女士的照片中,她赤裸裸地展示了自己的上半身,用手和胳膊笼住了丰满但不诱人的胸部。她看起来很满足,很自满。表面上看,她自己做的事,以及她让女儿做的事,都是性感诱人,其实都是追求一种非常原始的欲望——看着我!看到我!这种原始的欲望被过度满足了,所以她很自满。 起初,如果母亲和其他亲戚没有看到,他们希望被成千上万的人甚至无数的人看到。 大善人陈光标也是如此。 心理咨询的价值也在于来访者的感受。 但是,评价没有看到。看,一定是心对心,感觉对感觉,是心灵的呼应,而不是心灵对心,更不用说药物对心了。虽然药物会作用于各种感觉,比如你因为渴望被看到而不能、害怕、绝望、愤怒,但因为看不见,所以治标不治本。 存在=被感知。因此,没有存在感,源于感觉没有被感知。有三种常见的方法:忽视、双重矛盾和僵尸。 忽视很简单,一开始是母亲或最关键的抚养者,没有精力或兴趣去看,或者没有能力去看你。要么你在宝宝的时候总是孤独,要么你在乎的人虽然在你身边,但她只有头脑,没有身体,没有心,甚至没有头脑,所以没有发生。 极端的忽视会导致极端的不存在感,集中在一种致命的羞耻感上——生而为人,对不起。从来没有被爱看到过,所以存在本身就是错误的。 在日本电影《松子被抛弃的一生》中,松子的作家男友八女川站在火车前自杀,遗言是“生而为人,对不起”。这也是日本著名作家太宰治自杀的真实遗言。 极度可怕的忽视会导致一种极度矛盾的状态:我非常渴望被你看到,不被看到等于死亡,但在我被看到的那一刻,我也觉得我会死。 对此,通俗地说,我不能爱上你或接受你的爱,因为那我就没有自我了。 如何扭曲你的感受?